QQ阅读 > 虐心耽美 > 法海戒色记 > 第四章 达摩壁观法

这个世界,人生苦短,修真只是为求长生全能神偷。何谓长生?对这个世界的人来说,长生就是万寿无疆,也就是活到万岁万年武神无敌。

人族乃智慧之长,修炼起来一年能抵妖魔鬼怪十年百年。但是,对于人族来说,修真最大的限制就是寿命太短。当今天下,也只有天下第一人的人皇天子,敢以万岁自居,但实际上,能活过百岁的天子都少之又少。

所以,从天皇贵胃到贩夫走卒,世人皆求长生。

世人修真求长生,于是就有了长生秘境,据说修到最高境界,能够达到万寿万年,再进一步,甚至能飞升诸天,成仙成佛。

亘古相传,长生秘境共分十品,由十至一,修至长生一品,那就具有了万载生命,拥有进军诸天的可能。

长生品阶,在这个世界是实力的象征。朝廷文官、武官、灵官的品阶体系,都是由长生品阶衍化而来。

凡夫俗子,想要踏入长生境,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捷径,由武入法;另一条是走险途,由心入法。

由武入法,就是通过炼体断木、炼骨碎石、炼气化金,体内凝聚千钧之力,一举冲关踏入长生秘境。这也是当今天下最盛行的修行方式,入法速度快,而且,就算无法踏入长生境,也能修得一身武功。

由心入法,讲求的则是顿悟,也就是一念生则万法生。这也是修真之正道,古人常说的,修真先修心,做神先做人。由心入法讲究的是心的积累,如若有成,对长生境的修炼助益颇多。

长生境修炼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心魔长期抗争的过程,人的法力越高,心魔则越强,能够压制心魔,修为就能更进一步。反之,若心境被心魔压制,轻则,身俱万千法力却难有一用,中则,走火入魔、法力全消,重则,魔性焚身、神魂俱灭。

大林寺的修行就是以用为本,讲究的是以武入法,再求心境。

在大林寺中,无法习武的法海是极少数追求由心入法的异类。

法海虽然修了十年的禅,心境却还没有达到长生境,虽有百年雄浑法力在身却难以发挥分毫,论战斗力,他甚至还打不过身边的法二。

不过,一旦法海顿悟,踏入长生十品禅定境,有后天灵体、百年法力在身的他,就会咸鱼翻身,成为妖孽般的存在。

……

收敛心神,法海正襟危坐,五指结成莲花印,再次面对着空荡荡的墙壁发起呆来天官。

法海修心的法门叫做《达摩壁观法》,这是一门纯粹的修心法决,在大林寺内修炼这门法决的普通僧侣极少,大多数僧侣都是在踏入长生境后才会修炼这门心法。由于法海情况特殊,无法练武,大方丈才破例将达摩壁观法传给了法海,以作修心之用。

大林寺和少林寺一样,同样传自菩提达摩祖师,这门壁观法就是达摩祖师面壁十年所创,乃是心宗之根本妙法。

想当年,三藏上师云游天下,与少林一位祖师论禅时曾如此评价此法,“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正是由于三藏上师对达摩壁观法的评价,达摩祖师创立的教派才被尊称为禅林心宗。

可惜,如今达摩祖师所创大乘佛法已然没落,而他一时兴起创出的小乘佛法——武禅,却被不屑子孙后辈们发扬光大。

达摩祖师可以说是佛门异类,一生留下无数传说,他最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就是:

人言天上有佛,佛言人间有我,佛在人间,佛在心田,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达摩祖师所创壁观法同样秉承了这一惊世骇俗的禅门理念。

十年壁观,一步登天。

尘世的比丘僧青灯古佛几十年,所求无非是“佛在心中坐”这一境界,也就是长生十品的禅定境。所以,普通修佛者都是怀着崇高的无限敬仰端坐佛前,焚香、静心、沐浴、结印、参禅、观想,目的都是将我佛法相引入识海,从而达到心中有佛,万法丛生的目的。

达摩壁观法却反其道而行,入定时不但没有任何冗繁的前奏,而且也不需将佛相引入识海,所求只是通过静悟达到佛由心生、我即是佛的地步。

简而言之,普通的修心法是继承之法,达摩壁观法则是创造之法。

“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坦然寂静,即是长生。”

法海参禅十年,虽然心不诚,但是入定这种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随着心中缓缓流过壁观法诀,大约半炷香时间,法海就渐渐进入了无念无想的空冥状态。

入定只是第一步。

随着入定,法海的意念渐渐转入识海,所谓识海就是脑域。

修道者筑基拓经脉,修佛者筑基则是扩识海朝廷鹰犬最新章节。

意识一进入识海,法海就再次震撼了。

“后天灵体者,经脉无界,识海无涯。原来师父说的都是真的……”

法海的识海竟然浩瀚如同一个宇宙,天上的星辰从遥远的虚空中闪烁,散发出丝丝星光,法海看到一个模糊的虚影此时端坐于苍茫宇宙之中,如同一个无限小的质点。

外静内动,肉静灵动,形静神动,意静念动!

意念催动下,达摩壁观法诀再次飞快流转,法海识海之内的虚影陡然间散发出万丈金芒,仿佛漫天星辰将光辉都加持在他身上一般。

此时法海心中也随之产生一种清风拂体,飘飘欲仙的感觉,无比舒畅、让人陶醉,仿佛时刻都能脱离苦海、飞升


状态提示:第四章 达摩壁观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