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日国庆日,举国同欢。??
对外的大阅兵结束后,一场对内的授衔大会即将开始,与会人员包括军方高级军官以及部分政府高级官员。
授衔大会,即向军人授予军衔。
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军衔在15世纪一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它是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的过程中,随常备军的展而逐渐形成的军事制度,到了17-18世纪,军衔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所采用。
虽然军衔产生于西方世界,但是实行军衔制有很多好处,军衔可以代表军人级别,它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水平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兼有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及便于进行国际交往的作用,当然,后者可以忽略不计。
十六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战争中,由于法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军人的衔级开始成为一种权利,大大优于家庭出身,受人重视的是劳绩战功,而不是祖宗门第,使得法军所向披靡。
西方的优点,中华帝国亦可以学习使用。
从源河市到中华帝国,颜学义掌控的军队中,暂未实行军衔制,军人都是以实际官职称呼。
然而中华帝国已经成立,颜学义认为是时候实行军衔制,趁着国庆日大阅兵,向军方高级军官授予军衔,等到高级军官授予军衔,其返回各自军团后,由各军团的军团长向下辖的军官授予军衔,当然军衔不是随意可以升降的,军团部拥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最后都需要向6海空三军的军部汇报。
中华帝国各个军种军衔统一,下辖军种包括:6军、海军、空军、武警、预备役、特种兵。
在各个军种中,军衔不代表实际职位。
中华帝**衔设三等十级: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大校实际上也可以变更成准将,不过准将已经可以列为将军,但是颜学义认为将军的人数不应该太多,所以中华帝国的军衔中没有准将,只有大校。
将官、校官、尉官,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军衔制源于西方,但是名字却属于中华传统范畴之内。
以6军为例:少尉对应排长,中尉对应副连长,上尉对应连长,少校对应营长,中校对应副团长,上校对应团长,大校对应旅长,少将对应师长,中将对应军团长,上将对应6军部部长。
另外在排长之下还有划分,士兵入伍三年,之后可以选择退役和继续当兵,士兵入伍第一年是为列兵(二等兵),第二年为一等兵,第三年为上等兵,到了第四年就可以成为士官。
士官一般由拥有专业技术者担任或从资深士兵中选出,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士官主要担任军队中的正副班长职务。
以后帝国.军人的薪酬将以军衔为标准(指同一军种),以6军为例,列兵月薪3o华币,一等兵35华币,上等兵4o华币,下士5o华币,也就是说士兵入伍过三年,最低月薪也是5o华币,随着职位的增加,月薪会更高。
别看列兵月薪只有3o华币,在源河市,普通工人最高月薪也只有3o华币,别的地区月薪只在2o华币左右,3o华币足够一个五口之家过上小康生活。
不过想要晋升军衔,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上士到少尉、上尉到少校、大校到少将,都是一道“天堑”,想要晋升军衔,不但需要足够的知识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战功,在战乱年代,战功好得,但是知识水平却是一些军官头疼的事情。
让军队中的那些大老粗学习知识,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至于6军中有着大量的士官卡在上士晋升少尉的管卡,他们的战功足够,但是知识水平却不够。
然而知识水平将在以后的战争中越来越重要,帝国的军队将会6续装备大量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的装备,军队的作战方式也变化的越来越快,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难以正确领导军队。
……
一月一日下午两点,皇宫西南方向的龙城大会堂中座无虚席,而且座位上坐着的多数都是身着各色军服的军人,即将召开的授衔大会是帝国.军人的一次盛典。
作为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颜学义将亲自为军方高层授衔。
授衔大会正式开始,6军部部长程英、海军部部长丁汝昌、空军部部长颜杕三人走到台上,一字排开,面朝台下,颜学义和常语欣两人在侧面。
随后三个手中托着木盘的女兵走到台上来,木盘中放着的却是红皮金字的命令状,授予军衔的命令状。
颜学义走到程英面前,仔细打量着程英。
程英已经5o岁了,五十知天命,程英的头上已经冒出白,程英从当初颜府一护卫,成长为帝国的6军部部长。
颜学义从女兵托着的木盘上拿起命令状,对程英说道:“程英,朕授予你上将军衔!”
“万胜!”程英对颜学义做出一个军礼,双手接过命令状。
接着颜学义走到丁汝昌面前说道:“丁汝昌,朕授予你中将军衔!”
“万胜!”
“颜杕,朕授予你少将军衔!”
程英、丁汝昌、颜杕虽然都是部长即便,但是颜学义授予他们的军衔却不同,这里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