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阅读 > 虐心耽美 > 抗日之战将传奇 > 第五百五十二章 舆论

廖凡从付红玉手里接过镯子,给付红玉带在手上,他们两个从来就没有定情信物,这个镯子就算他们两个的定情信物了。

两个人牵着手走出了医院,廖凡也开始学会在付红玉面前放松自己了,虽然廖凡心情沉重,但是在付红玉面前他还是保持着笑容。

付红玉当然也看出了廖凡有心事,廖凡刚回指挥部不久,骑兵团被解散和李为民受处罚的消息就传开了,这可是一件大事儿,谁听了也不会好受的!

对于部队上的事情,付红玉没有什么经验,现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廖凡,唯一的办法就是陪他走走,散散心!

廖凡虽然跟付红玉在一起,可是他的思绪早已经飘到几万里之外了!

虽然太行山的大山高山挡住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但是太行山的冬日并不暖和!即便是没有下雪,廖凡感觉到今年似乎比往年还要冷!

廖凡跟付红玉聊着,尽量避开了工作上的话题,他不想让付红玉担心自己。

新三十三军的军部驻地就这么大,廖凡和付红玉已经在驻地每个地方都留下了脚印,他们不可能走远了,一个是医院的院长,一个是新三十三军的军长,很多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两个必须要让战士能够随时找到他们!

“等全中国安定了,我们两个人到处去逛逛,带着你吃各地好吃,买世界最漂亮的衣服!”

廖凡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不像是在对付红玉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也想是在对自己保证一样!

“我相信你!”付红玉点点头,他的男人虽然不是万夫莫敌的吕布,但也是当世的英雄!

廖凡似乎走累了,找到一个向阳的地方坐下来:“你想住在哪儿?”

付红玉明白廖凡说的是未来的打算:“我还没见过大海呢,我想住在海边!”

付红玉跟着廖凡也开始憧憬起未来,如果他们未来有自己住的地方,她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大海边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过没有纷争的生活!

“那我们就住在海边!我们要几个孩子呢?”廖凡不是大男子主义的人,而且家庭是两个人的事情。

付红玉当然也不是中国太传统的女人,要不然她身上也不会有女侠的风范!

两个人商量着未来住在哪儿,生几个孩子,两个人笑了,幸福的依偎在一起!

也许最爱的人陪伴在一起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但是他们知道这很短暂,所以才会珍惜!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跟你商量一下,小满现在当了电报兵,也算是一个军人了,而小月那几个孩子我想送他们出国读书去!”

“出国读书?他们的年龄是不是太小了?”在付红玉眼里小月他们还都是孩子,把他们扔到国外去她不放心!

“我们太行山虽然有学校,但是能够教授给孩子的东西太少了,他们年龄虽然小,可是这个年纪也是学习东西最快的时候,我想把他们送到国外去学习更多的技术!”

廖凡不得不承认当今中国的技术真的很差劲,即便小鬼子粗制滥造出来的坦克和装甲车他们都不能造出一辆来,所以他们必须要学习技术!

而廖凡必须要征求付红玉的意见,这群孩子是付红玉一手带到现在的,他们之间就像亲人。

付红玉当然知道当今中国的现状,要是中国十分强大,日本鬼子也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小满和小月他们也不会成为流浪的孤儿!

“我还是认为他们太小了,要是把他们送出国去,谁来照顾他们?”

就拿小月来说,她是这群孩子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现在她有时候还会尿床,一个人在国外,怎么照顾自己!

“那就先把十三岁以上的孩子送到国外去!”

隆丘要出国读书,廖凡决定送一个出去也是出去,还不如送一群人出去,未来的中国毕竟是年轻人的天下,需要他们学到的技术来强大中国!

没有人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一直落后下去,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国家饱受侵略,这群孤儿见证了亲人被侵略者杀害,家园被小鬼子烧毁,廖凡相信这群孩子到了国外肯定会用心学习的。

这批孤儿是当前最好的选择,如果以后有条件了,廖凡还会继续把更多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

付红玉知道孩子必须要学习,就像他跟着约翰学习医术是为了治病救人,孩子们学习技术是为了祖国的强大!

“好吧,不过你打算什么时候送他们离开?”付红玉同意了廖凡意见。

“我从莲花山带回来一个人,他正在跟着刘德运学习英语,等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语言,就送他们离开!”

廖凡的第一步打算是先送他们到美国学习两年,如果未来还有变化,他打算再把这些孩子送到约翰那儿去,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强大!

“嗯嗯,这件事情我去跟孩子们说吧,这样他们容易接受一些!”

廖凡跟付红玉在一起待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他已经好久没有这么放松自己了,付红玉也很开心,廖凡已经好久没有这么陪过她了。

廖凡返回指挥部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而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这一天他不打算想任何的问题,处理任何的事情,他已经很累了!

骑兵团被解散的消息不仅在太行山新三十三军传开了,就连小鬼子那边也得到了消息。

这对山西小鬼子的司令官来说可是好消息,虽然他们没有把新三十三军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二章 舆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