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阅读 > 言情总裁 > 垄断在日本 > 第一百四十四章想法二

要知道就算是让瓦伦丁真正开始名声大振的投资苹果的事情,也在瓦伦丁对乔布斯考察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而桐生武信之前投资红杉资本的时候,瓦伦丁很确定桐生武信是在短短几句话以后就确定要投资红杉资本。

面对着桐生武信的这种行为,瓦伦丁真的很难让自己下定决心投入桐生武信的阵营之中。

因为他是在无法判断出桐生武信能力的大小,虽然从桐生武信这么多次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的才华。

但如果桐生武信只是一个任性妄为的天才的话,又该如何在未来承担起一个财团的重担。

要知道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事例,就拿天朝古代来说他们不害怕一个昏庸之主,但是就害怕一个天纵奇才国君。

像秦始皇嬴政、隋炀帝杨广、汉武帝刘彻他们都是如此,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通病就是太过急切。

也正是由于他们这种急切往往会让一个国家由盛转衰,不过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对的。

如果你仔细想想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属于一种历史的必然结果,只不过凭借着他们的手段大大地加快了这个进度。

就比如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战国七雄终归统一是属于一种历史的必然,就像三国演义开篇的一句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一个很明显事情。

没有嬴政这个秦始皇的出现,也会有一个齐始皇、楚始皇的出现,战国纷乱终归一统是一种必然。

而隋炀帝杨广的所作所为,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决定,修建大运河让天朝受益千年。

而推广科举制度也在天朝延绵千年,就算是近现代的整个东亚乃至全世界的考试都受到了科举制度的一定影响。

而且让杨广备受责难的事情还有“三征高句丽”,在许多人眼中看来这场战争可谓是一个非常劳民伤财的非正义战争。

但从现在的视角看来,根据许多史学家还原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在隋朝各大门阀对于国家的影响非常之大。

甚至掌握了很多的军队,而杨广为了剪除这些门阀在军队之中的势力,在“三征高句丽”之中选择利用门阀涉及到的军队攻打高句丽。

平心而论杨广所制定的这个计划确实不错,但那些门阀也并不是吃素的,策划杨玄感起义等等来打击杨广的计划。

最终结果就是杨广的计划被最终玩脱了,本来好不容易重归一统的中原又重新陷入战乱之中。

而不同于前两位,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的留下的名声可是相比来说可是好得多,所谓的汉族这个称呼就是从这个时期所诞生。

在许多人的印象之中汉武帝就是古代帝王的一个标杆,但实际上人无完人在汉武帝刘彻晚年的时候,因为他自己的种种行为差点把汉朝给玩脱掉。

那个时候整个天朝的社会经济几近陷入崩溃之中,早就已经没有了文景之治的盛景,整个国库都陷入了空无一物的境地。

不过好在刘彻在最后的时刻及时醒悟过来,下发了轮台罪己诏并且做出许多改革措施,让本来即将快要陷入混乱的社会,重新回到真正的轨道之上。

而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有着很强才能的“富二代”的所作所为,他们努力的方向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但是他们真的很容易迷失掉。

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的他们,对于大趋势的判断是没有丝毫的错误,但很容易就超越整个世界太多。

要知道天才与疯子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差,他们都很容易前进的步伐迈的太多。

正是因为心里面对桐生武信着这样的担心,瓦伦丁才无法真正在心里面下定决心。

从桐生武信从小到大的经历来看,瓦伦丁就知道桐生武信绝对没有受到过什么太大的挫折。

说实在的瓦伦丁其实对于桐生武信这样温室里面的花朵,心里面可以说充满着不屑之情。

不,或者可以说瓦伦丁心里面对于桐生武信充满着一种隐性的嫉妒。

虽然可以说瓦伦丁的家庭相比于整个国家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但相比于桐生武信这种天胡开局来说,只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还有一点隐藏起来的原因,那就是由于瓦伦丁其实对红杉资本是有些不舍的,红杉资本是瓦伦丁一点点自己创业所诞生的公司。

里面有着很多瓦伦丁的心血,这些都是让他万分不舍的东西。

可以说瓦伦丁就在心里面问自己,桐生武信的家族只是有一个可能罢了,真的值得自己抛弃自己奋斗多年的一切吗?

在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瓦伦丁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这并不是瓦伦丁自己缺少魄力,瓦伦丁现在得到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才走到这一步。

魄力这种东西瓦伦丁并不少,只不过他真正需要的是思考一下这件事情的利弊。

不然如果这个事情失败以后,其实瓦伦丁就很难东山再起了。

要知道瓦伦丁是1932年出生的,现在已经五十二岁了。可以说他正处于一个人事业巅峰期的最后时刻,失败就意味着没有退路了。

而正当在硅谷的瓦伦丁思考问题的时候,在西雅图的比尔盖茨也看到了关于桐生武信的报道。

不同于瓦伦丁思考自己是否要投向桐生武信,比尔盖茨在看到这些报道以后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是告诫自己要对桐生武信抱有更大的警惕。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四章想法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