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阅读 > 言情总裁 > 汉献帝新传 > 关于本书构架的诠释

首先,这本在写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参考哪本已经成名的三国同人,包括很多人说的《商业三国》。

在开局上,我采用的是卢植、皇甫嵩、杨彪的三老开局,他们掌权的时候也是楚王最艰难的立业阶段,三老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为楚王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将的选择上,除了人气最高的赵云外,常用的太史慈、张颌之类人物并没有纳入,增加了大家很少用的吕布、孙坚两人,其实大家可以发现,虽然赵云、高顺、张辽、黄忠等通用人物也在阵营中,实际上使用较多的是孙坚、文聘和吕布,在此后,徐庶的出现正式宣告本书军事统帅儒将化的特征,在他之后,荀攸、周瑜也开始出现,形成前、右、左三大将军,和皇甫嵩相比,他们就算是第二代将领。

考虑到赵云的人气很高,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故最初就设计让赵云有个改变期,这个改变期将使赵云慢慢走向一名半帅才半名将的身份,并将全书第一段较为细致的战争描写留给他。

在谋士的选择,虽然郭嘉这个通用人物被收纳,但使用率不高,更多用的是陈群这样严肃勤政的人,然后戏志才、伊籍、庞统、杨修、蒋琬的登场,正式宣告谋士班子健全,这七个人加上文臣首席荀彧组成了主遗队,而郭嘉的外派,使得谋士戏份集中在了陈群、戏志才两老和庞统、蒋琬两新的矛盾和智略上。

内政上,随着卢植的去世,吹响了荀彧、张昭中青代进入掌权期的号角;军事上,徐庶、周瑜的四处征伐,使得楚地在南方实现统一,并开始呈现南北对决的模式。

到了胡昭的正式登场,小说就会进入一个内政的大风暴中,以荀彧、张昭、胡昭为首的三位治略公,正式掌管新朝政。同时,楚王府、治略府、统帅府三大权力中心开始蜕变,最终过渡到一个成熟稳定的模式。

在这些主要人物之外,荀攸、鲁肃、法正等人形成了一个二线者身份,诸葛瑾、蒋琬则以荀彧、张昭的接任者身份开始步入内政,为实现治略府的权利过渡做准备,在向后写,陆逊、吕蒙、庞德开始代表第三代军事将领出现,凌统、马忠、王基等三代半将领也陆续涌现出来,马良、费炜、周信等第三代和三代半朝政治略公也将在第十一卷左右登场。

在四海征伐卷附近,姜维、邓艾、钟会、文鸳等第四代将领也将会登场,领导对外扩张。

在经济上,我没有考虑大家习以为常的模式,整个经济建设和提升是有规律的向高层建筑过渡,主要提倡的就是区域化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提出了国商、民商这样的儒商概念,提出农场经济模式,在整个社会上层建筑格局上,也没有考虑向《商业三国》那样采用西方式社会建筑改造的方式,而是用传统中式家族管理模式。

爱情戏份上,我在初期考虑身体年纪很小,没有过多设计,将爱情戏份设计到第九卷,届时会登场两位大家既熟悉又不熟悉的女性。到了中后期,海外王族的公主也开始陆续登场。

整个小说的开局、立业、平衡、统一、征伐外交五个大部段上,我完全用了自己个人的一个思路,没有参考哪本书,也不想参考,但借鉴还是有的,就是看别人的书觉得什么地方不合理,自己以后写的时候不要犯这个错误。

比如说很多书提的科举,我认为不合适,改用了学院制培养模式。

比如很多书认为西方民主和君主立宪制,我认为不可能,采用了传统的氏族管理和皇权至上同时,法、儒、道三家制衡,同治天下的策略。

比如说很多书采用了现代军制,我认为也不合适,冷兵器作战和热兵器作战是不一样的,所以自己设计了禁卫军和楚军独立模式。

在科学体系上,我也不希望过分改变,只是希望通过学院制,缓缓建立体系化研究的思路,更多事情让后人去做的策略。

好了,我保证本书后面会更新颖,不走寻常路的。

关于胡昭介绍一下:胡昭,颍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50年。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胡昭的青年时代,正是朝廷腐败,外戚宦官交替执政时期。他幼读经史,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典史,工于书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绝世才华而为世人称道。他因厌恶仕途生涯,为避免无休止的郡县察举(察举,东汉王朝选用官吏的方法之一,即由地方官吏察求“贤材”,举为官吏),公府辟召(辟召是公卿大臣及郡守自行启用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为属员),就客居冀州,醉心于经史书法。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权臣干政,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在争夺地盘和扩大势力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纷纷招揽人才。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之称的袁绍,闻知胡昭乃颍川名流,才华盖世,韬略过人,不惜降尊纡贵,多次登门拜访,请胡昭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但由于他厌恶仕途险恶,因而对袁绍之邀“坚辞不就”。通过与袁绍的几次接触,胡昭看出袁绍嫉贤妒能。他为防不测,就悄悄地逃离冀州。果不其然,未过几日,袁绍命人缉拿胡昭,可是胡昭早


状态提示:关于本书构架的诠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